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人格障碍 > 正文

“人格怪癖”解析

12月29日 13:53 来源:《心灵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每个人都有自己处世的态度,不能认为某人有些与众不同就是“怪僻”,就是人格障碍。这里我们所说的“人格障碍”,是指在人格发展上明显地偏离了正常,以至妨碍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关系(即人际关系),给社会带来了危害,给本人造成精神痛苦。换句话说,这种人的异常人格发展已到了有害的地步,既贻误了自己,又殃及到社会。这些人既不“疯”(不属于精神病)也不“傻”(不属于智能缺陷),只是他们的社会行为不正常。

  据统计,这种发展到有害程度的人格障碍者约占全人口的1%—6%。因此,这种人并不少见。为了对人格障碍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将其分成若干类进行描述。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像以下所描述得那样典型的并不多。比较多见的是不典型的、很不典型的,甚至是几种类型的中间过渡形式或者混合形式。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也称偏执人格。这种人生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对谁都不信任,对谁都不同情,看问题主观片面,“认死理”,钻牛角尖,同时又傲慢、自我估价过高。对工作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挫折,他们从不检查自己有什么缺点和过失,总是归咎于客观原因,或者是别人有意破坏捣乱而造成。因而整天疑神疑鬼,总感到受人欺骗,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忠实,对自己的配偶更是怀疑有加,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孤僻、不合群,待人冷漠,缺乏感情,没有知心朋友,回避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

  某些人还经常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说神道鬼,讲起话来往往东拉西扯,让人听起来如坠五里云雾之中。

  三、表演型人格障碍

  也称戏剧性人格或癔症人格。这种人表面上显得热情而讨人喜欢,表情丰富而夸张,实际上情感肤浅,缺乏真实的感情。他们还特别不耐寂寞,极力追求刺激,喜欢凑热闹,爱出风头,好卖弄风情。这种人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蛮横无理。这种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暗示性很强、好幻想、想入非非,连自己也对自己的谎言信以为真。说明他们惯于自欺,却又易于受人欺骗;既不能省察自己,又不能理解别人。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自信不足,疑虑过多,总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完善感和不确定感,因而导致处事死板固执,过分谨慎小心,凡事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合乎礼仪,绝不标新立异。在日常生活安排上,他们十分刻板,给自己制订了一整套“程序”,并严格执行。他们之中不少人过分地讲卫生、好整齐,近乎“洁癖”。

  这种人中的某些人有明显的疑病倾向,过分注意自身的状态,过分保养自己的身体,信守养生之道,因而起居有时、讲究营养、爱吃“补药”、轻信“秘方”,认为自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且“虚不受补”。他们还喜欢读医书,对着书上写的症状去“找病”。

  五、心境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心境就像变幻不定的天气一样,忽好忽坏。他们之中,还有些人几乎一辈子都表现出持续性的心情低落,常感到空虚、孤独,觉得生活缺乏乐趣,活着没有意思,时时会冒出自杀的念头。

  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缺乏道德感情,没有怜悯、同情心,待人冷酷粗暴。他们从不考虑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以及应该遵守的社会规范,故而,说谎、逃学、旷工、偷窃、诈骗、性乱、酗酒、吸毒、斗殴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而且他们常表现出不可预测、不顾后果的暴怒及攻击、破坏行为。

  人格是从小逐渐发展形成起来的,人格障碍也是如此,只是人格的发展远远地偏离了正常而已。一般认为,人格障碍是在大脑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遭受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说,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但后天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这些不良因素包括:童年的精神创伤,如缺乏母爱;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间关系不和;不合理的教养,如父母教育方式粗暴凶狠,放纵溺爱或过分苛求;不良的社会风尚;交友不当,受坏人教唆等。

  人格障碍不是“病”,因而没有什么“特效药”。而且,要矫正一个人在人格上的障碍确实非常困难。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并不是说人格障碍就没有办法矫治了。矫治人格障碍,首先要使当事人认识到自己在脾气、为人处事上的毛病,认识到这些毛病给自己、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就是首先要让他们有“改”的愿望和决心。然后,再对人格障碍者施加积极的影响,充分发现他们身上其它的、被人格障碍掩盖了的优点、长处和潜能,来矫正其人格上的偏差。

[责任编辑:xuanyuan]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