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因我国人口众多,患儿人数仍相当庞大。 如何让他们重返社会成为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 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环境治疗(包含家庭治疗)和教育训练相结合。 在这些措施中,除了专科医生起主要作用外,家庭和社会环境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某些家长对诊断结果一时难以接受,与医生的想法有分歧。 曾有家长一听说孩子有精神分裂症就大骂医生乱诊断,拉起孩子就走,造成病情加剧的情况。 此时,家长应该耐心听医生的讲解,了解服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的道理。 因为只有家人想通了,医生开的药物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否则治疗是无效的。 在症状控制以后,应组织患儿学习,参加文娱活动和游戏活动,激发患儿的学习兴趣,转移患儿对症状的注意,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尽可能保证有2~3名正常儿童与患儿交往,使患儿不感到孤独。 患儿基本康复后,尽可能安排其参加学习,但压力不要过大,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多表扬患儿的每一个小进步,使他树立信心,逐渐改变其内向、孤僻、任性的不良个性。 提倡三主动: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与人讲话,主动帮助别人。 此外,要引导患儿多做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父母应避免对患儿生活实行过多的包办代替。 不管怎样,对于儿童精神障碍患者,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遵照医嘱,按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可随意减量或中断服药,只有这样才可能从临床上治愈患儿,使这些不幸的儿童重新返回社会。 儿童是社会和家庭的未来,父母工作再忙,也应抽空和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让孩子从小懂得热爱生活、热爱集体,不要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编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但花朵不可能永远在温室中生长,总要面对风霜雨雪。 精神障碍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一些花朵打折了腰。 如何让他们重新挺起腰来,需要医生的一双巧手(正规治疗手段),需要家长的一双慧眼(及早发现不良症状),需要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关爱(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这些花朵们才能“经历风雨,重见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