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癔症 > 正文

五花八门的歇底里

12月30日 9:12 来源:家庭医生上半月

  崔某,某公司文员,爱好穿着打扮,在生活抑或工作中爱使小性子,稍不遂意就哭闹不休,直到“得罪她”的对方认错为止。因崔某是单位上有名的才女,人也长得漂亮,所以尽管与许多同事关系欠佳,但公司领导仍很器重她。某日黄昏,崔某借同事的摩托车在球场上慢慢兜风时不慎连人带车一起摔倒在地。倒地后,崔某边哭边骂,骂在一旁看她骑车的车主在车欲倒地时不上去扶住她,害她不但出了洋相而且还摔痛了。在车主将崔某从地上扶起时,崔某听到旁边的一位同事讲“小心点,不要再摔倒了,把腰摔坏了会瘫痪”的话即觉得双腿发麻、无力,全身靠在车主身上,不能再站立与行走了。同事们感到事态非常严重,立即由公司派车将崔某由中山市送到广州某医院急诊科。经骨科、神经科等医生检查后,未能证实崔某存在任何可引起双下肢瘫痪的病态。尽管多位医生保证她没有任何问题,也绝对不存在瘫痪,但崔某仍坚持认为瘫痪了,不然双腿为何不能动弹,并责怪医生不负责任,只知道讲大道理而不知道治病。当心理医生赶到急诊科时,崔某仍在哭泣,情绪非常激动。经心理医生一番劝慰,崔某慢慢安静下来。在心理医生与她“漫不经心”的交谈过程中,崔某对双腿的注意力慢慢分散,站在一旁的护士突然对崔某的双腿进行低流量、低电压的电刺激,崔某的双腿迅速收缩,并从病床上跳下地追打“残忍”的护士。崔某跑了几步后意识到“病”已治好了,兴奋地在诊室叫了起来:“我又能走路了!”

  转换型障碍的症状多种多样,除可表现为失明、瘫痪以外,还可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消失、耳聋、失意、胃肠道症状等。

  精神的“倒戈”——分离型障碍

  分离型障碍,病人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大哭大闹等激烈的情绪反应,所表现的症状与本人的原有精神状态基本不吻合。简单地说,人的精神是受控制的,而癔症患者发作时精神失控,超出了正常的反应范围。

  朱某,芳龄22岁,面容姣好,身材小巧玲珑,能歌善舞,多愁善感,在校读书时追求者甚众。大学毕业后到某研究所任职,凡所里的所有文体活动、接待任务均可见到朱某飘逸的身影,上上下下的人际关系也还不错。但时间稍长一些,朱某给人美好印象的同时也留下“性格多变”的遗憾。某个周末,朱某因赶时间参加舞会,离开工作室时忘记关空调。周一上班时,发现空调的压缩机烧坏了,导致空调不能运转,所领导查明原因后在全所职工大会上不点名地对朱某进行了批评。朱某在听到批评后愤愤不平,认为所领导小题大做,故意让她丢面子,继而捶胸顿足,又哭又喊。对旁人的劝解,朱某不但不听,反而认为他们与领导一个鼻孔出气,并倒在地上打滚,直到旁边人附和她的意见,讲领导不对,不应对有才华的朱某这样的态度和领导本身应进行检讨后,朱某才从地上爬起来,破涕为笑。

  分离型障碍除可表现为情感累发外,还可表现为漫游、假性痴呆、木僵、遗忘、朦胧、精神病等形式。像中国农村一些妇女与人吵架后发病,以死人的口吻说话,往往被人们误解为鬼神附体、“走阴间”,实际上也是分离型癔症的一种表现——身份识别障碍。

  癔症的所有症状全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临床上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态的存在。病人以青年女性为多见,病前情感丰富或情感反应强烈,做作夸张,暗示性强(含自我暗示),好幻想,以自我为中心。病人往往在遭遇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后,因暗示或自我暗示而起病。在特殊情况下,癔症还可以集体发病(流行性癔症),或因继发性获得而出现赔偿性神经症。

  在确诊以后,医生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或两者兼之。癔症的心理治疗主要是采用疏泄、解释或暗示等方法。一般而言,多数病人不需使用药物,只有在情感爆发等少数情况下才考虑短期使用药物。

[责任编辑:xuanyuan]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